最好教育是自學 數學神童沈詩鈞爸爸:一日唔想跑唔會有起跑綫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5/31 12:2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7

分享:

分享:

「數學神童」沈詩鈞的父親沈振雄指,孩子一日唔想跑,就唔會有起跑綫。

香港競爭激烈,不少家長望子成龍,均會為子女報讀大量補習班,冀「贏在起跑綫」,「數學神童」沈詩鈞的父親沈振雄卻有另一番見解:「佢一日唔想跑,就唔會有起跑綫。」

他08年起義務為學童擔當人生教練,為逾300個家庭「看診」,發現香港家長普遍過分依賴名校和補習社。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是自學,家長有最大責任,啟發子女從小思考和解決問題。

沈家一門雙傑:次子沈詩鈞在07年破天荒以9歲之齡入讀浸大數學系,時稱「數學神童」,其後到美國修讀博士,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;長子沈怡謀亦在14歲考入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系,17歲以一級榮譽畢業,現職英國雷丁大學數學系講師。

沈詩鈞現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,擔任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。(圖片來源:天窗出版社提供)

沈詩鈞9歲之齡 07年入浸大

兒子成名後,沈振雄開始廣為人知,不少人叩門請他教子女讀書,「去街個個都認得我,一年最少有30個人問我點教仔。」隨着接觸的家長愈來愈多,他發現不少港人對教育有誤解,於是在08年開始義務擔當人生教練,為學生「診斷」學習問題,堅持分文不收,去年更將教養兩子和義教的經驗結集成書。

過去11年,沈振雄見過300多個家庭,歸納出普遍失敗原因在於過分依賴學校和補習老師,「佢地風吹雨打報名校;聽日考試,補習社俾晒10年試卷,佢做晒、背晒,聽日咪100分囉,其實佢唔明。」他指不少家長沒有留意子女心理狀況,當仔女遇到困難和挫敗,容易感到孤獨,變得消極和行為異常,家庭悲劇由此產生。

寄語家長 勿依賴名校補習社

沈振雄昨出席樂思集團主辦的分享會時以自己為例,小時候曾兩度跳級,當時班主任主動陪他升班,「雖然幫助並非十分大,但令我有安全感,有勇氣面對困難。好似盲人跑馬拉松有人陪跑咁。」

05年長子怡謀考入牛津大學時,他辭去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的高薪厚職,和怡謀到英國同住兩年;後來次子詩鈞於07年獲浸大取錄,他又陪讀一年,「小朋友心理變化可以好大,個個大佢10年,會好慌!」

沈詩鈞的哥哥沈怡謀(左),17歲在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。(圖片來源:天窗出版社提供)

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是自學,讓子女學會自行克服困難和挫敗,「你一問就即刻俾答案,就乜嘢都學唔到。你經歷過掙扎,有感受,你成世都會記得。」他不准學生在中五、中六前補習,認為最重要是善用學校,學童在學習上有不明白處,應立即向老師發問。「你唔明,點解唔上堂問老師?英國學生不怕老師,有乜嘢都會舉手講『I do not agree with you』。」

家長需啟發子女思考

談到香港教育缺陷,沈振雄指香港學校只教「What to think」而非「How to think」。他認為要啟發學童自行思考,父母的角色至為關鍵,惟不少家長怕辛苦,不願意投放時間陪子女讀書,問他們問題,「好多家長覺得好小事,認為浪費時間,其實好重要。你不問,子女就不思考,學習就自然慢。」

沈怡謀(左)和沈詩鈞(右)學業成績卓越。(圖片來源:天窗出版社提供)

他透露現時每周仍與兩子視像通話15至20分鐘,6成時間問他們最近的成果和未來計劃,其餘時間講意見和交流。

沈振雄在300多個家庭中揀選的15名兒童,個個學業有成,他卻笑言變態家庭佔多數,「有父母是高薪高學問,爸爸深夜一時放工回家,不知為何定要叫齊全家一起陪佢睇電視,佢哋都唔肯改變,兩個細路唔夠瞓,成績都好差。」

對於近年家長推崇「贏在起跑綫」,沈振雄卻反問「起跑綫幾時開始?」他認為最重要是孩子本身「想跑」,「要令個細路想跑先得,佢一日唔想跑,就唔會有起跑綫。」